請選擇語系---


首頁 / 關於普洱茶 / 內文


普洱真情~百年內普洱茶之興衰1/2

發佈日期:2002/01/11 回上層
一筒內裝七片餅茶簡稱為七子餅,雲南七子餅替代了中茶牌圓茶
七子餅整筒 (內裝七餅)
後最具代表性的產品有紅帶七子餅(圖十二)和黃印七子餅(圖十三),及黃印同期的雪印青餅(圖十四),和如日中天的73青餅俗稱大口中小綠印(圖十五),所謂73青餅就是雲南茶葉公司將茶的品種編號,73青餅即是7542茶種,自1975年之後,至今仍在生產的茶種也叫做7542,所以只要是此一編號的茶種,從此之後都叫做7542。

圖十 二: 紅帶七子餅
圖十 三: 黃印七子餅
圖十 四: 雪印青餅
 
 
圖十 五:73青餅大口中小綠印
就用7542第一批上市的茶品簡要敘述,當文化大革命接近尾聲也就是1967~1977動盪十年的後半期,孟力海茶廠開始專心生產,當時生產的7542又細分為7542之205、206、503、504等,共有四批茶產,在包裝上亦有四種,其中205、206、503外包裝皆為大口中印,唯有504外包裝是是小口中印(如圖十七)。
圖十 七: 小口中小綠印
7542第一批的外包紙也大不同,紙質有厚有薄(圖十八、十九),內飛也有厚薄之分(圖二十、二十一)及美術字或正楷字(圖二十二、二十三),光是包裝就讓消費者分辨不清,真理只有一個,是真相也是事實,運用六不政策及四大要訣來辨認普洱茶的生熟好壞,會讓辨別的過程簡單許多,就7542茶種而言,光是市面販售的就有近百種之多,真正70年代的青餅,不論是葉面或茶湯,皆是轉紅潤且沖泡後的茶葉感覺富有彈性,絕對不能苦澀難以下嚥的茶品,但是30年前的茶品,至今陳化過程及儲放環境是否通風乾淨,即是本集所要討論的重點。舉例說明,相同的茶,在30年前由兩位茶人各自收藏,其儲放環境不同;一位放在乾淨通風處,另一位放在潮濕陰暗處,假設一樣的7542也是如此,結果會是如何呢?
圖十 八: 7542外包厚紙
圖十 九: 7542外包薄紙
圖二十: 7542內飛厚
圖二十一: 7542內飛薄
有關普洱茶的年代有可能為商人所浮報,也有可能是在潮濕的儲放空間存放,所以茶的好壞與年代的久遠,有時得先聽業者說明對於茶葉的專業知識與瞭解程度,每次買茶時才會有知識經驗的增加,如此才能體會茶的優越及好壞。
以下是對於7542第一批長條美術字體之73大口中小綠印青餅的詳細介紹(圖二十四)。該批茶品為70年代黃印七子餅的同期,是七子餅中最佳的茶品之一,大都在收藏家手中,市面上已不多見,整筒(圖二十五)外包餅面(圖二十六)內票(圖二十七)內飛(圖二十八)茶面(圖二十九)茶湯(圖三十),以五公克四杯壺正常沖泡的色澤茶底(圖三十一)

圖二十二: 7542美術字
圖二十三: 7542正楷
圖二十四: 73整筒
圖二十 五: 73整筒
圖二十 六: 73青餅外包
圖二十 七: 73內票
圖二十 八: 73內飛
圖二十九: 73餅面
圖 三十: 73茶湯
圖 三十一: 73茶底
因該批茶品為文化大革命末期產品,整筒外包和印級一樣採用竹筍外殼,先以鐵絲綑綁後再用膠繩綁好,每支12筒84片為一大竹簍(圖三十二),都會附上一張大支票或稱麥頭(圖三十三),早期因為交通不便,所以才緊壓成型並裝成一大竹簍,以方便運輸及儲存。

圖 三十二: 原支12筒,每筒七餅
圖 三十三: 大支票
外包餅面

此乃和印級茶最大的不同點,印級茶是由右至左書寫「中國茶業公司雲南省公司」(圖三十四),而七子餅茶是由左至右寫「雲南七子餅茶」(圖三十五)中英對照,其實光憑雲南七子餅茶這張外包裝紙,市面上就有數種之多,從幾百元到幾萬元的等級都有,實在很難判斷孰好孰壞。所謂「外行看熱鬧,內行的看門道」,先前提到的大口中(圖三十六),就是外包裝字體『中國茶業公司雲南省公司』中國的『中』字及出口的『口』字較其他字體大,所以簡稱大口中。而且公司的『司』字上面一劃是連在一起的,最需要注意的是:八字中茶的綠色『茶』字是用手工蓋印上去的(圖三十七),而不是使用印刷的方法完成,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外包紙為手工十字布紋紙(圖三十八)。

圖 三十四: 紅印
圖 三十五: 七子餅
圖 三十六: 大口中和小口中比較
圖 三十七: 蓋印茶字(左) 印刷茶字(右)
圖三十八外包紙為手工十字布紋紙
內票部分

內票簡單的解釋就是使用說明書,介紹普洱茶的好處及特性,為了行走國際路線,首次採用中英文對照方法(圖三十九)。早期印刷術不甚普遍,遂採用油墨印刷(圖四十)。仔細比較之下,您能看出其中的不同嗎?告訴您最簡單的方法:未拆的茶餅,其外包紙與內票很可能是緊貼在一起,加上近30年的陳化發酵內票的紙,多少會有些老化泛黃,稍用點心就不難判別真偽。

圖 三十九 : 早期內票
圖 四十 : 後期內票
內飛部分

此為最關鍵的一部份(如圖四十一)。早期七子餅的內飛有許多是用這張較厚且為美術字體的印刷,因7542最早為了打響知名度,故較用心製作,在茶品緊壓時會放置一張小小的辨認紙張,俗稱內飛,這是茶廠對於生產的茶品保證之意,而在早期首先採用的這張美術字體的內飛,最特別的不同處在於『出品』二字體較特殊(圖四十二),俗稱「大出大品」,且茶品經過將近30年的陳化,內飛與紙質都會貼在茶的表面,甚至有一些會在夾在茶葉裡面,絕少數會與茶葉分開。



圖 四十一 : 73美術字內飛
圖 四十二 : 大口中
茶面部分

生茶品經過30年後的氧化喝起來會是怎樣的感覺呢?(圖四十三)為1~2年,(圖四十四)為10~15年,(圖四十五)為20年,(圖四十六)為30年,生茶品是越陳越香的,在陳化過程中,茶的刺激性會隨著空氣中的水分而慢慢氧化,由苦澀到回甘生津,這過程是急不得的,當然也有不肖廠商為了圖利,將茶品放置在非常潮濕的倉儲空間吸收水分,再使用高熱將水份蒸發烘乾,如此一來,茶品便會快速被催熟就成為生茶品中的熟茶品,像這樣的茶品喝起來比較軟水,但已失去生茶的生命力。故好的茶品在陳化過程是需要時間性的,絕對不能急功近利的用人為加以仿造,更不是用烘焙或加菊花去霉味,特別嚴正聲明為讓中華文化永續傳承,有感於歷史責任之重要,進而陳述表明清楚,期盼所有喜愛普洱茶友能共襄盛舉,讓特有的文化得以傳承發揚。

圖四十三為1~2年
圖四十四為10~15年
圖四十五為20年
圖四十六為30年
茶湯部分

生茶品經後發酵後茶湯顏色,絕不可能如同高山茶一樣呈現淡黃色或金黃色,更不可能像墨水一樣黑如漆。道理很簡單,因為生茶品剛製好時,茶葉裡的葉綠素及茶單寧和咖啡因、果膠質會慢慢轉化,由新鮮翠綠轉為紅潤柔軟富彈性感,相對的茶湯顏色也會由金黃色轉為棗紅色,若是顏色為鮮金黃色但較為苦澀,入口後持久不退,則代表茶品陳化年代不足;假若湯色黑暗不透如墨水一般,則非佳茗,有可能為熟化茶品(並非7542的特性,依照慣例孟力海茶廠所生產的7542一律以生茶方式,1990年以前還沒有7542茶種以熟茶方式生產) 好的茶品經30年以上的陳化,茶湯入口為微苦略澀後,馬上轉回甘生津,口中會覺得餘甘迴繞不絕於喉,滿足之情溢於言表。


新茶 (金黃色新製生茶)
10年 (琥珀色10年左右)
20年 (棗紅色20年左右)
30年 (棗紅色略帶油光30年以上)
茶底部分

茶底,顧名思義就是茶葉經過沖泡之後的茶葉,此為專有名詞更通俗的說法就是茶渣,形美、色豔、香高、味濃葉底紅勻者為上品,生茶品在製作完成時,茶葉表面的葉膜及茸毛都會很完整的附著在表面上,所以沖泡時,茶葉舒展開來之後,表面也和剛製成的茶葉相同,只是茶葉的顏色不同而已,因為氧化而轉紅潤。熟化茶品(圖五十一),碎爛不齊暗色無彈性。一看就知道不健康,摸起來軟軟爛爛的。新生茶品(圖五十二),像葉子剛採下來的新鮮感,雖然沒有翠綠的感覺但葉子仍有較入秋之感。如圖10年的茶品(圖五十三)、20年的茶品(圖五十四) 30年生茶品(圖五十五),翠綠的葉子經過30年的氧化,在發酵過程通風環境良好的處所就會呈現如此。古董茶品,蟾蜍皮的表面感覺因葉面老化,纖維質緊縮之故。

圖 五十一: 熟化茶品
圖 五十二: 新紅帶
圖 五十三: 10年
圖 五十四: 20 年
圖 五十五: 30年
70年代的7542茶品,因屬生茶品在發酵作用達到了湯色紅濃滋味純和,以及陳香特色的效果,這就是消費者所喜好的原因,長期飲用養成習慣,並發現其有良好的保健和某些藥理作用,以致暢銷不衰也因商業色彩差異,導致不肖商人各自吹擂,為導正觀念盼望各位茶友多看、多喝、多聞、多比較,才不致於上當。

普洱茶的美,普洱茶的優越絕不是一般在喝300~500元的熟茶茶友能體會的,也不是光聽年代或包裝所能認識的,更不是在茶品上註記號碼、年代、標高重價後再打折扣的。在此願將為普洱文化傳承百世而做順勢的導引,展現普洱的真性,希望以坦然的心胸來發揚延伸普洱的「真」、「性」、「美」,以期良知與悟性的傳達,將普洱的好,很健康、很自然的推廣開來。

 
台灣大友茶業有限公司著作權所有 Copyright Taiwan DaYou's TEA Corporation. All Rights Reserved.
地址:239新北市鶯歌區建國路59號1.2F(後火車站) 電話:02-2678-1876 傳真:02-2678-8190
Email:tea858@126.com